
日期:2024-01-16 点击:373次 作者:侯舜瑜
前言:
翡翠的原生矿与次生矿
翡翠是一种高压低温变质岩,在成岩成玉之后,由于构造地质作用和强烈的地壳运动,矿体受到碎裂破坏,会形成大小不一的砾石。这些砾石有的留在原地,有的则被搬运到河流下游沉积,部分在残坡或下游河道中堆积的砾石,便形成了翡翠的次生矿床。目前翡翠公盘上的原料既有从原生矿床中开采的原生矿,也有次生矿。
对缅甸公盘的原料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出结论:翡翠次生矿的数量远多于原生矿,且质量档次普遍高于原生矿。高品质的翡翠原料几乎无例外地出现在次生矿中,以形状不一、大小不一的滚圆、次滚圆—棱角状的砾石产出。由于表生风化、水岩等作用,翡翠次生矿往往会形成一层厚度不一的表皮,覆盖住“肉质”(翡翠),掩盖住翡翠的色、种、底、裂、绺等特征,所以次生矿也被称为砾石玉、水石玉。市场上,按其表现特征分为蒙头料、开窗口料、片料等。
而翡翠原生矿体由于没有表面皮层的覆盖,能直接观察到翡翠的材料特征,又被称为原生玉。翡翠原生矿与次生矿的成品与其鉴定方法各不相同,主要涉及相似玉种、造假原料,以及原料优化处理的鉴别。
砾石玉(次生矿)
原生玉(原生矿)
01
翡翠原料的鉴别
由于翡翠原料的材料特征不同,鉴别的方法也有区别。
02
翡翠原料与类似玉石的鉴别
这里主要介绍产于缅甸翡翠矿区的水沫子、含角闪石绿辉石玉以及被缅甸玉商称为“欧绞石”等几种翡翠类似玉石的鉴别方法,由于这些玉石都来自缅甸翡翠矿区,使它们更具有蒙蔽性。
可见,角闪石、钠长石、石英、翡翠(硬玉)这几种矿物在热液作用下,只要条件允许,会发生化学反应而互相转化,它们常常共生在一起。通过镜下鉴定可知它们之间有相互交代的作用,这也证实了其成岩成矿时发生的化学反应。绿辉石是透辉石—硬玉的中间成分,由类质同象作用形成,是透辉石的一个变种,其化学成分为(Ca,Na)(Mg,Fe2+,Fe3+,Al)Si2O6,晶体结构与硬玉相同,只要环境中有充足的Ca(钙)、Mg(镁)离子,在形成硬玉的时候,也可以形成绿辉石,而当Cr(铬)离子非常丰富时,Cr3+离子又可替代硬玉中的Al3+形成NaCrSi2O6(钠铬辉石)。
角闪石与翡翠共生
水沫子主要由钠长石矿物组成,其摩氏硬度为6~6.5,略低于翡翠,折射率为1.52~1.54(点测法1.52~1.53)低于翡翠,密度(比重)为2.61,较翡翠的密度明显偏低,解理非常发育。水沫子呈无色、白色或乳白色,常以白色棉絮状存在于玉石中,也有集中分布成为水沫子玉。水沫子外表容易与冰种翡翠相混淆,但上述物理性质明显有差异,经过测试容易鉴别。
钠长石玉(水沫子)
硬玉—长石质玉
3.含角闪石绿辉石玉绿辉石质的玉通常为墨翠,外表反射光下呈黑色,透射光下为暗绿色、蓝绿色,这类墨翠为市场所接受,被认同为翡翠的一个品种。但若角闪石含量较多时,透射光下常见不到暗绿、蓝绿色调,而呈灰黑色调,玉石常为不透明、微透明。而且通常矿物颗粒粗大,质地不细,这种掺杂角闪石的绿辉石玉不被市场所接受。鉴别的方法除以上的观感不同于墨翠外,红外光谱检测成分是客观科学准确的方法,若红外光谱中有角闪石成分,或其他杂质成分明显,结合外观特征,很容易排除。
市场上有些黑色的含杂质矿物的绿辉石玉,杂质矿物主要是闪石类矿物与钠长石,它们的硬度、密度均低于硬玉,通过红外光谱测试,结合密度、硬度测试,以确定是否可定名为翡翠。翡翠的密度为3.34(+0.06 -0.09),若这类绿辉石玉密度低于3.25,硬度较翡翠低,红外光谱测试有杂质成分,则不能被定名为翡翠(墨翠)。
含角闪石绿辉石质玉
墨翠(反射光下)
墨翠(透射光下)
含角闪石绿辉石质玉、墨翠红外光谱
4. 缅甸“欧绞石”
缅甸“欧绞石”因产于“欧绞(缅语)”这个地方而得名。欧绞石是一种不纯的硬玉岩,由钠长石(水沫子)、硬玉共生组成,以硬玉成分为主,含有暗绿色的角闪石(由此也可见硬玉的变质成矿与钠长石、角闪石息息相关)。因为主要成分为硬玉,又带有绿色的斑块,外表很容易与翡翠原料相混淆。灰白色外观,几乎没有透明度,如白色陶土一般,密度及硬度均低于翡翠,可被小刀刻划是其区别于翡翠的地方。另外,缅甸“欧绞石”暗绿色部分通常较粗糙,角闪石晶体明显可见,而翡翠的脉状绿色往往是种好的部位,较其他部位底子细腻。除此之外,还可通过检测矿物成分、玉石的密度(比重)进行区分。
水钙铝榴石、独山玉、钙铝榴石、绿帘石、黝帘石、符山石、玉髓、石英岩、碧玉、蛇纹石玉、葡萄石等相似玉种,可通过测试成分及物理化学性质加以区别。
目前,市场上常能看到危地马拉翡翠、哈萨克斯坦翡翠,这些玉种虽被定名为“翡翠”,但其宝石特征与缅甸翡翠仍有差异。危地马拉翡翠有时被一些商人称为“永楚料”,号称缅甸新矿区的翡翠,其绿色多呈深蓝绿色,质地较干,水头短。这种料子的特点是开成薄片或做成货品后,放一段时间容易显露微裂纹,可能是原料失水的结果。而哈萨克斯坦所产的翡翠含 Cr (铬)高,也是水头短的玉料。目前还未有有效的科学方法区分危地马拉、哈萨克斯坦所产的翡翠。
水钙铝榴石
钙铝榴石玉
钠铬辉石
危地马拉翡翠
03
造假翡翠原料及其优化处理的鉴别
1. 假窗口
造假翡翠原料最常见的是做“假窗口”。市场上评价翡翠原料品质高低常常都是从“窗口”入手,即能见到翡翠质地(“肉”)的地方。窗口有大有小,蒙头料通常窗口小,开边料则窗口大,窗口处被称为翡翠原料的“牌面”。市场上造假的翡翠原料通常为蒙头料“擦”(开)窗口,在窗口上做文章。所谓“蒙头料”,就是次生的砾石玉,表皮蒙有一层风化蚀变层,见不到内部翡翠材质的状况,只能透过小窗口分析内部特征,所以造假者往往在此处作假,给购买者以高品质玉料的假象。绿色是翡翠中最有价值的部分,造假者常常会用胶水粘上绿色翡翠片(甚至会用绿色的胶),再在表面覆上一层薄薄的透明翡翠片,从外部检测,无法检测出内部的真假。有的还会在绿色胶背后(底部)用反光的锡纸垫底,以增加翡翠绿色部分的艳丽及水头。鉴别做假窗口的办法有以下:①仔细寻找假窗口的接合缝,但因常常被假皮所覆盖,不易察觉,所以可浸泡于水中观察。如果翡翠窗口处所表现出来的颜色、质地与周围表皮的表现格格不入,显得很突兀,则值得怀疑。②做假皮的成分掺杂有水泥、胶水,表面的硬玉(或其他成分)杂乱无章,可以配合密度测试,以检查是否偏离翡翠的密度。③简单仪器:通过查尔斯滤色镜,可观察到绿色胶呈暗红色,简易手持分光镜见不到天然翡翠的437nm、630nm、660nm、690nm吸收线。另外,通常假窗口处的绿色呈团块状,缺乏浓淡层次以及色调的变化,也没有色根,很少见带状脉状色。2.假皮
“假皮”翡翠原料是指一些切开后没有价值的翡翠原料,被乔装打扮,在翡翠表皮贴上小片的颜色做成新皮以蒙混过关。鉴别此类造假原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观察表皮特征及皮上的矿物成分。假皮与天然翡翠皮不同,带有其他非翡翠成分,有时是水泥或胶水加泥沙拌的混合物,这样做出的假皮表面光滑、没有砂感,见不到硬玉矿物晶体,或晶体杂乱无章。②观察外皮切开处平面,有时隐约可见切开的平面上被蒙上的假皮,切开处与周围形状不自然、不连贯,残留原切口痕迹。③观察表皮上的色块。人为贴上的小色块缺乏浓淡层次以及色调的变化,也没有色根。市场上造假皮最常见的是假黑乌砂翡翠原料,因为这种玉料不容易见到玉质,让人有无限的想象空间,且黑乌砂皮薄,黑色容易造假。黑乌砂料是常见的小砾石状的水石玉(次生矿),有的原料切垮了,没色没种,有的货主就把这切开的料子拼合起来,包上假皮,又重新进行售卖。鉴别此种拼合造假皮的关键是找到拼合缝,鉴别方法与鉴别假窗口料时相同。另外,有的货主还会在翡翠原料上用钻头打探测洞,当他探测到内部变种,赌石风险高,没有赌的价值时,就又把小洞封闭做上假皮,再次放到市场上销售,这种造假的原料最难鉴别,需要特别留意。
常见的假皮假窗口料剥开后见充填绿色胶及混凝土拌合废料翡翠的内里
假皮假窗口料剥开后见充填绿色胶
假皮假窗口料剥开后见充填绿色胶
假皮假窗口料在玉料中贴上绿色胶,表面粘贴翡翠片
被糊上假皮的角闪石料
被糊上假皮的角闪石料照光见绿色
剥开后见角闪石充填绿色胶
3.漂白的牌面或片料
近年从缅甸公盘购买的原料,偶尔有漂白的情况,即切开的翡翠原料表面洁白干净,但继续切开内部可见有灰色水渍,脏黄色斑点,疑似切口面曾被漂白酸洗。这类翡翠原料因为很难找到处理证据,没法索赔,给不少买家造成损失。鉴别切口面是否曾被漂白酸洗,可先观察切口面是否过于洁白纯净不自然(一点常见的灰黄色脏点都没有),之后再进一步放大观察硬玉晶体表面,是否不光滑、光泽弱(有被腐蚀的迹象),以及晶体缝隙之间是否有被腐蚀的痕迹。
写给广大翡翠原料买家的话
正确地购买渠道是货真价实的保证。翡翠是高价值的珠宝、缅甸的国宝,缅甸政府严格监控开采,控制销售渠道,这可为缅甸政府带来巨额的税收。自1964年开启的缅甸翡翠玉石原料公盘(拍卖会),至今已举办几十届(1991年之前每年举办一次,1992—2005年每年两次,2006年至今每年三次)。缅甸政府官方主办的原料销售渠道是正规渠道,货品质量较有保障,除此以外的各种地下售卖渠道,虽然货主信誓旦旦声称毛料为真货,但买家必须谨慎对待。从矿区到市场,翡翠原料经过了无数经验极其丰富的缅甸行家之手,若真的价值高,缅甸玉商通常会切开之后放到缅甸公盘进行售卖,公盘的销售方式是一个卖家对多个买家,故而能售高价,而私下的其他渠道可能是一对一,难以售高价,若是蒙头料,买家更不可能出高价,所以对于未切开的蒙头料,买家更应对其真赝进行甄别,以防受骗上当。
GTC原创,作者侯舜瑜,转载请注明出处。